表3-30:同僚支持的學習
同僚支持的學習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適應者(感覺/行動)
行政要求 ●高
技術要求●高
人際關系●中
學員參與風險●低
學員規(guī)?!?/span>6~20人
小組規(guī)?!?/span>1~3人
可對比于
●教練
●小組練習
準備
●學員們愿意試驗、挑戰(zhàn)和相互支持。
●在學員中間必須有相當程度的信任和和諧。
其他要求
時間:額外的時間以召開同輩會議(比如在培訓班的每天抽出至多1小時)。 空間:供小組會議的私密空間。
設備:通常一本便箋紙已足夠。
行動
●學員們一起做練習,同時相互提出反饋。他們在你(作為培訓班領導者或一名教練)的指導下互相幫助。 運用于
●給優(yōu)秀的學員一個幫助后進同輩的機會。
利
●初級學者直接從熟練的同輩那里汲取經(jīng)驗教訓。
弊
●高級技術人員可能會傳授一些不受管理部門歡迎的捷徑。
例
●一群油田工人努力想自己弄清楚,怎樣操作一個新的油泵,一起作指導的是來自油泵生產(chǎn)公司的工程師。 表3-31:兩個極端
兩個極端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消化者(思考/觀察)
行政要求 ●低
技術要求●中
人際關系●高
學員參與風險●中
學員規(guī)?!?/span>15人以上
小組規(guī)模●2~7人
可對比于
●爭論
●討論
準備
●界定兩個極端(相互依存的悖論或自相矛盾)。
●確定這一局勢不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而是有待管理和控制的一種極端。
●確保學員群體理解,管理極端意味著立志不斷調(diào)整重點(比如,是既/又,而不是要么/要么)。
●幫助學員群體學會把歧義作為一種資源。
其他要求
時間:隨機而定。3個小時到1天不等。
空間:足夠小組分開討論而互不干擾。
設備:每個小組一本便箋紙。
行動
●做一個關于兩種極端的簡要陳述,然后讓學員們識別、指出和描述令他們受阻的極端。約翰遜在1992年把極端描述為兩個相反、同時又是一個整體的組成部份的狀況(比如呼/吸、果斷/彈性、改革/傳統(tǒng)、團隊合作/個人工作等)。只有當培訓班或培訓項目中出現(xiàn)了兩個極端,而且似乎使學員受阻(這通常是因為他們把極端看成是一個問題,而且只看到一個極端作為唯一的解決辦法。這將引起許多的問題。)的時候,你才需要這一設計。 ●確定行動的指南(比如,那些改革派應該澄請他們珍惜現(xiàn)狀中的什么,他們想要摒棄什么,以及他們能夠給傳統(tǒng)守舊者以什么樣的承諾)。
●策劃管理這種兩難處境(比如,當公司滑向一個極端之前或之時,該怎樣預警?哪些群體對哪種極端最為敏感?)易混同于極端的一些問題 ●二者選其一的決定(比如,去哪里吃午飯?聘請拉還是朱迪?怎樣供應貨源,是買還是自己生產(chǎn)?)。 ●神秘的事物。比如重力(牛頓)、飛行(懷特兄弟)等。
●連續(xù)統(tǒng)(比如輕型/重型轎車,輕型車外觀美,但安全性能和駕駛質(zhì)量有限)。
運用于
●把每一極的優(yōu)點最大化。
利
●把一個人的視角從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拓展和轉移到一個待管理的極端。
●允許其他意見存在,不會鉆進自己個人真理的牛角尖。
●承認無所謂對他人的勝利一類的事。有效率的變遷要求擅于改革和保留傳統(tǒng),這二者缺一不可(即,改革者應該尊重前人的成就,而傳統(tǒng)派則應勇于冒險)。
弊
●把問題作為極端來對待(如二選一的決定,神秘事物等)
●通過把它們界定為極端,實際上回避了矛盾。
例
●理解一名領導者的風格(如被員工稱為強硬的事,領導者本人可能稱之為堅定和原則。但是,靈活不是出路,原則也不是。其實這二者都很重要。
●與一個團隊商討,何時介入(如參與、協(xié)商、干預),何時超然(即獨立思考自己的問題,不知會他人)。 表3-32:實際練習
實際練習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適應者(感覺/行動)
行政要求 ●高
技術要求●高
人際關系●高
學員參與風險●中
學員規(guī)模●1~12人
小組規(guī)?!?/span>1~3人
可對比于
●操練
●程式化課程
準備
●清晰的步驟和任務進程。
其他要求
時間:不一定。
空間:不一定(可能需要一個不被外界窺視的空間)。
設備:不一定
行動
●學員們實習完成一個任務。
運用于
●測驗考核
●復習
●實習
●任何類型的任務
利
●再次強化知識,同時給學員一個運用其所學知識的機會。
弊
●可能難以得到有效的反饋。
●如果安排不當,實際練習看起來可能像做假,而不是真正的實習。
例
●一群技術人員嘗試在一臺個人計算機上安裝電磁卡。
表3-33:程式化課程
程式化課程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聚集者(思考/行動)
行政要求 ●高
技術要求●高
人際關系●高
學員參與風險●低
學員規(guī)?!?/span>1~2人
小組規(guī)模●1人
可對比于
●游戲
●實際練習
●模擬
準備
●清晰的程式概要。清晰的指南。通常需要教練。
其他要求
時間:足夠完成程式和總結
空間:不一定
設備:不一定
行動
●用計算機或打印的文稿向?qū)W員展示完成一個任務的具體步驟。他們按照指南沿規(guī)定好的進程前進,直到他們知道怎樣運用這一技能時為止。
運用于
●教授復雜的程序
利
●學習的進程由學員個人掌握,可循序漸進。
●有許多實習的時間。
●及時的反饋
最低限量的督導
●每個學員都得到相同的信息。
弊
●要求大量的技術支持
●標準化的程式不會按學員的層次水平而進行自我調(diào)整。
●沒有實在的領導人。
●開發(fā)和維持費用昂貴。
●不靈活。
●通常不能提問。
●往往不能企盼針對獨特的境況。
例
●錄像帶上的入門手冊告訴你,怎樣在你的電腦上安裝一個48兆的掃描儀。
表3-34:項目
項目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聚集者(思考/行動)
行政要求 ●高
技術要求●高
人際關系●中
學員參與風險●中
學員規(guī)?!?/span>3~7人
小組規(guī)?!?/span>隨意
可對比于
●個案研究
●馬拉松
●摸擬
準備
●界定問題或機會。清晰的指南或調(diào)查參數(shù)(如是否有重新界定和組織的空間?)
其他要求
時間:根據(jù)問題大小而定
空間:無特殊要求
設備:不一定
行動
●一個小組考察一個問題或機會
運用于
●深層研究,以及知識的運用。
利
●集中而實用
弊
●理論或許難以舉一反三地適用于另外一種工作環(huán)境。
例
●一個采購群體開發(fā)出一種新的方法來處理和掌控物資儲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