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是否遇見別人打斷我們,并做如此的質(zhì)問:
你到底要講什么?
你的重點是什么?
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搞定?
是的,大家也許記得,馬云在《贏在中國》就經(jīng)常如此提問,還有一個人比馬云更喜歡用這一招,叫史玉柱。顯然,沒有人愿意做一個從一堆廢話里邊找有用的東西的苦力活。這種活不費力,但挺費腦。
被別人如此的質(zhì)問,一般來說,很有可能你是我們的表達在對方看來是是缺乏邏輯的。那么如何才能呈現(xiàn)有邏輯的表達呢?咱們可以通過掌握一些邏輯技能來提高表達的有序性與清晰度。
比如,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提供一個最簡單的結(jié)構(gòu),可以稱之為PRES法。
PRES
P→Point(觀點):“我的觀點……”
R→Reason(理由):“我的理由是……”
E→Evidence(事例):“舉例來說……”
S→Summary(總結(jié)):“總而言之,我想說的是……”
其實大家也看到,這類似于咱們語文寫作的總分總。
對于PRES,我舉一個栗子來說明之 ... ...
P(觀點):
我的觀點是:公司必須盡快的在一線生產(chǎn)線上引進機器人系統(tǒng),這將對公司獲益很大。 R(理由):
我的理由是:
使用機器人系統(tǒng)產(chǎn)品合格率可以大幅提升;
使用機器人系統(tǒng),沒有養(yǎng)老金、社會保險金、公積金等5險一金的成本支出。
E(事例):
舉例:我們集團的安徽分公司,他們?nèi)ツ暌淮涡缘耐度?000萬,購買了40臺機器人,一年下來,產(chǎn)品合格率目前能做到99.3%,產(chǎn)量提升了1.5倍,合計換算直接提升產(chǎn)出5300萬,還不包括替代相關(guān)工人的5險一金的成本。
S(總結(jié)):
總而言之,,我想說的就是公司必須盡快的在一線生產(chǎn)線上引進機器人系統(tǒng),這將對公司獲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