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五個“三中全會”在改革開放
進程中的作用
從1978年12月到1998年10月,中國共產黨先后召開了十一屆到十五屆的五個“三中全會”,從這五個“三中全會”的議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黨始終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及時解決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遇到的新問題,從機時駕駛著中國這艘社會主義巨輪越過了一道道激流險灘,戰(zhàn)勝了一次次狂風暴雨,迎來氣象萬千的遼闊江天。
這次全會吹響了向現代化建軍的號角,掀開了改革開放的帷幕,滾滾春潮席卷神州大地。
從1978年12月到1984年10月,歷時六年的改革開放已取得輝煌成果,小平同志于1979年視察了沿海地區(qū),充分肯定了深圳特區(qū)這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一試驗結果。由于決策的正確,深圳從一個昔日的小鎮(zhèn)崛起為現代化的大都市,顯示出巨大的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各地的改革進入到所有制形式的攻堅階段,面對諸多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黨中央又及時在
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決定,給我國單一的公有制經濟注入了新的生機,全國各地先后出現了外資、三資、合資、個體等多種經濟形式的企業(yè),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和共同發(fā)展的繁榮局面。
進入九十年代,國內外形勢均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國際上,東歐蛻變、蘇聯解體;在國內,對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爭論不休,一些重大的理論課題的模糊不清困擾著人們。1992年春,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發(fā)表了南巡講話,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重要論述和“社會主義需要市場,資本主義也需要計劃”的精辟論斷,使全黨開拓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思路,使改革開放柳暗花明又一村。
從1993年11月到1998年10月的五年中,我們經歷了一毓重大事件:其中有1997年3月的小平同志逝世;同年
從1997年底爆了并延續(xù)至今的亞洲金融風暴,已被波及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使世界經濟陷入危機,中國自然也受到巨大的沖擊,而我國同時還要支持香港的穩(wěn)定,要戰(zhàn)勝長江、松花江嫩江三大流域百年罕見的特大洪水,要力保8%的國民經濟增長,如此嚴峻的局面,出路和對策在哪?中共中央及時地于
全會做出的加強農業(yè)和農村工作的決策,對于鞏固農村這個基礎,擴大內需,抵御亞洲金融風暴的負面影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五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二十年是我中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二十年。今天的中國已經在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上躍居世界第七,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極大改善,民主與法制建設健康進行,可以說,我中正處在歷史最好時期。縱觀這二十年,我們深切感到,是黨中央和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以巨大的膽略和氣魄把工作重心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確立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同時,每當改革遇到難題,又是黨中央及時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指出新的前進方向,正是因為有黨中央的英明決策,有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指引,中國這艘巨輪才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駛向理想的彼岸,迎接新世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