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說過:銷售工作就是一項在贏得客戶信任的前提條件下,通過準確掌握客戶需求,使自己最終能夠有機會滿足客戶需求的工作。在詳細討論了銷售人員怎樣才能“贏得客戶信任”之后,接下來,我們再詳細分析、討論一下,在銷售工作中,我們有該如何——
三、掌握客戶需求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要搞清楚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對一件商品的需求是怎么來的,也就是客戶——
3.1 需求的產生方式
前面的討論中我曾經說過:客戶對一件商品產生需求的原因,一定是因為在他的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了某個問題,他需要通過購買這件商品,把他所遇到的問題解決掉。這就是客戶需求產生的一種非常普遍的一種方式,即——
? 主動式
在這種方式中,人們需求產生的過程就是: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問題,進而產生解決此問題的需求,最終去主動購買滿足此需求的商品。
人們的所有“需求”都是這么產生的嗎?如果人們在生活中,沒有感覺到有什么“問題”,那一定就能說明人們沒有什么“需求”嗎?在今天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一些東西:手機、電腦、網絡、WiFi,……,有些人離開一天,恐怕就會瘋了。三十年前有嗎?那時的人們,也沒感覺需要這些玩意呀,沒這些東西,日子過得不是也挺“滋潤”嗎?
有一個非常最典型的故事:讓兩個銷售人員到一個原始部落去賣鞋。第一銷售人員去了一看,什么都沒干就回來了。說:“那個地方沒戲,賣不出去鞋,因為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人穿鞋!”第二個銷售人員到那一看,說:“這個地方的市場潛力太大了!因為還沒有人穿鞋!”
同一個現象,兩個銷售人員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為什么?后一個銷售人員在路邊支個鞋攤,然后就開始吆喝:“賣鞋啦,賣鞋啦!瞧一瞧,看一看啦!”這么干,他那鞋能賣出去嗎?顯然不可能!他要想在把鞋賣出去,首先就必須要向人們展示穿鞋的好處,證明穿鞋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改善和便利,從而使人們產生“穿鞋”的欲望和需求。
這就是人們產生需求的第二種方式——
? 被動式
對于需求產生的被動方式,又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1) 人們知道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但自認為沒有解決辦法
20多年前,我剛到外企工作時,那時公司有個規(guī)定:所有人員出差,在到達目的地、入住酒店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部門秘書打個電話,告訴她你住哪個酒店,房間號、電話、傳真是多少,然后才能出去工作。 為啥?要不你就徹底“失聯(lián)”了,公司就再也找不著你啦!當時的人們對于這種狀況當然感覺到了十分的不便,知道這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又有什么辦法呢?(這也是移動通信、互聯(lián)網能夠從無到有、迅速普及的一個主要原因。)
2) 自認為在生活或工作中不存在任何問題。
典型的就是那個“不穿鞋”的原始部落中的人。
針對客戶需求產生的被動方式,無論是哪種情況,對于銷售工作來說,這時的主要工作就是要通過“引導”,讓客戶產生“需求”。用銷售行業(yè)中流行的術語來說,就是要對客戶進行所謂的“客戶教育”工作。在這里,我要特別提請大家注意一點:客戶教育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客戶產生需求!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