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技能在客觀上是存在的,問題是授課技能隱藏在哪里?
對任何一位培訓師來說,授課技能不在出版物中,不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不在其他培訓師那里,更不在他自己頑固的頭腦里。培訓師的授課技能,都隱藏在學員的頭腦里。
在積累授課技能的過程中,如果你不能有意識地把你的學員擺在應有的核心位置,那么,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其他培訓師的經(jīng)驗以及你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那些所謂技能,都將失去意義。
在培訓課堂上,從培訓師到學員的空間距離最多不過幾十米,用雙腿跨越這段距離易如反掌,可是要讓頭腦中的思想、觀點跨越這段距離,就遠非易事。培訓場面有時死氣沉沉,有時平靜如水,有時劍拔弩張,有
時高潮迭起。培訓師和學員相互打量著對方,相互揣摩著對方,在一定程度上也相互適應著對方。學員適應培訓師,相對容易些。他們無需過分關注自己的形象,只要遵守課堂紀律就可以了。愿意的話,他們還可以附和一些掌聲和笑聲。值得注意的是,講臺上的培訓師,他所要面對的、所要適應的并非只是某一位學員,而是講臺下面那一群學員。這些學員個個都擁有宇宙間最為復雜的東西----人類的頭腦,而且各不相同,差異很大。
培訓師的進步速度,取決于他對學員的關注程度。培訓師必須對課堂上學員的反應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能夠做到課堂上隨時調整,培訓結束后認真總結。
遺憾的是,培訓師有時對課堂上學員的反應不夠敏感,甚至有些麻木,于是,培訓授課就成了唱卡拉OK----培訓師講給自己聽。
培訓師的授課技能,都隱藏在學員的頭腦里。當然,學員不會主動告訴培訓師授課技能應該如何如何,這需要培訓師用心觀察他的學員,到學員的頭腦里去挖掘。
作為一名培訓師,你的進步取決于你怎樣看待你的學員,你的職業(yè)前程也取決于你能否真正了解你的學員。要了解你的學員,首先要了解學習在頭腦里究竟是怎樣一個過程。
當一個人作為學員的時候,他往往知道自己的學習過程的"輸入"應該是怎樣的。可是,當他成為培訓師的時候,他常常鬼使神差地把本應該屬于學員學習過程的"輸出"當成了"輸入",或者,他有意無意地把"輸出"和"輸入"劃上等號。很多培訓中的錯誤,甚至是災難性的錯誤,就是由此產(chǎn)生的。常遭到批判的"照本宣科"就屬于此類情況。
可以大膽假設,任何學習過程的"處理"都只有這三種方式:觀察、體驗、思考,它們的功能分別是關注、確認和追究。因此,對"輸入"進行的"處理"依次是觀察、體驗和思考這三個基本單元。
學習過程的"輸入"、"處理"和"輸出"這三個部分都分析過了。我們的假設是,"輸入"包括沖突、變化和問題,"處理"包括觀察、體驗和思考,"輸出"包括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