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海員、一個大學生、一位哲學家和一位批判主義者,4個人結伴前往麥哲倫遇難的馬克旦恩島游覽。在島上一個很顯著的位置,他們看到了一位舊日酋長的墓碑。令他們驚訝的是,這塊墓碑前后兩面竟然都寫著碑文:
其中正面的文字為: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酋長率領眾人于此擊潰西班牙侵略者,并殺死其首領斐迪南·麥哲倫。我們立碑在此,以紀念菲律賓人抵御歐洲人入侵成功,并對拉普拉普酋長表示敬重。
在這行字的下面,雕刻著拉普拉普砍殺麥哲倫的英武場面。
而在碑的另一面,卻是這樣的文字:
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在此與馬克旦恩島酋長拉普拉普率領的眾人交鋒,后因身受重傷殞命于此。之后,其船隊改由埃爾卡諾率領,于次年9月6日首次完成環(huán)球航行。
這些文字的下面,雕刻著與前面一模一樣的麥哲倫與拉普拉普對戰(zhàn)的畫面。
看到這里,那位海員首先感覺到了不公平,他說:一個落后部落的酋長在狹隘地方主義的指導下,殺死了讓人類文明飛躍的航海家,這是人類的一大悲哀啊!怎么反倒為他立碑揚名起來了?
聽到這句話,大學生立刻搖頭表示否定:你這么說對拉普拉普很不公平。當年麥哲倫在這里受到熱情款待,并得到了足夠的糧食,就因為土著居民不接受他的傳教和洗禮,他就對人家大動干戈。落到這種地步,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哲學家大笑了兩聲道:這塊兩面碑既維持了民族尊嚴又記述了歷史事實,既緬懷了人類文明進程的艱難又贊嘆了民族主權應有的莊嚴,所以非常不錯。
批判主義學者則一撇嘴道:沒有是非、不分善惡的說法都是中庸且滑稽的。讓兩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同時出現(xiàn)在一塊碑上,這要么是拉普拉普的悲哀,要么是麥哲倫的不幸。
話說到這里,4個人已經(jīng)爭得不可開交了。忽然,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聲傳了過來。“誰?”4個人同時驚恐地問道。
“我,拉普拉普。”一個聲音說。
“我,麥哲倫。”另一個聲音說。
當人們按照自己的邏輯和需要發(fā)表見解時,“辯論”便開始了,但實際上,我們都不過是在為自己的固有觀念找理由。站在局外想一想,這的確是件很可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