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社區(qū)O2O好像很火,但是也很跌宕起伏,一面是曾經(jīng)以一小時急達的快書包停止快送業(yè)務,一面是叮咚小區(qū)被傳資金吃緊北京公司停掉,一面是社區(qū)001雖然獲得再一輪融資但是被爆數(shù)據(jù)水分太多,等等。
一小時急達作為O2O的一個業(yè)務模式,在國外有成熟的案例。比如,社區(qū)O2O平臺Instacart用眾包采購和配送方式,沒有自建倉庫和車隊,與獨立采購員簽約,采購員憑借一部智能手機和一輛汽車便能加入Instacart,它的模式很輕。而國內(nèi)的諸多案例,則各自不一。
職業(yè)習慣,我們先從目標客戶來看,你的消費者是否需要一小時急達?甚至十分鐘急達?這是個核心問題,我們不能為了急達而急達,而是為了消費者的需求而急達。
順便我們再看看其他的問題:
一個,一小時急達作為輕模式,用自有物流還是眾包物流進行配送呢?如果自建倉庫和車隊,就重了;而社會眾包物流,國內(nèi)的三方物流配送,其快遞員是否能夠滿足采購的能力需求?實際上,我們看到國內(nèi)的一些案例是采用自己的物流配送的。
第二,社會化采購的問題。平臺會跟商圈或者生活圈內(nèi)的商超或者商戶談社會化采購的合作,然后眾包的采購員(或配送員)進行到店采購后進行配送,這時候?qū)Σ少弳T的要求也比較高。同時,國內(nèi)的案例出現(xiàn)了集中采購和眾包配送的方式。
第三,適合哪些品類?不是所有品類都適合一小時急達的,因為有的品類根本不需要那么快,比如買本書買件衣服等;有的品類客單價太低,急達需要增加服務費用,這時候客戶體驗反而比急達更重要。
第四,系統(tǒng)很關鍵,尤其是接單和分單的OMS系統(tǒng)、配送系統(tǒng)。全渠道的快速接單,基于網(wǎng)格和位置服務等技術進行分單,然后強大的配送系統(tǒng)和收貨服務反饋,沒有這些系統(tǒng)平臺則無法支撐一小時急達。
第五,終端層面是完全的社會化個人作為采購和配送,還是通過區(qū)域連鎖門店或者快遞作為合作機構(gòu)來實現(xiàn)團隊的采購和配送?這個還沒有想明白,前期可能是種子商戶和種子終端是比較適合起步的。
第六,一小時急達面對的不是價格敏感的消費群體,而是對體驗和服務要求高的消費者,他們愿意為了急達服務而加價。所以,一小時急達的服務是什么?除了快還突出什么服務?還是只是快,而可以忽略或者降低采購或者配送員的能力要求?
第七,一小時急達的場景會是什么?嘿咻時叫個岡本?廚房做飯沒油了叫桶油?肚子餓了叫個7-11的三明治?天氣突然降溫趕緊定個外套快送過來?或者,還有哪些有意思的場景呢,大家可以來想想啦~
可以回溯一個案例:海爾RRS項目中,打造了一個端到端服務,其中一個場景是結(jié)合夏季安裝空調(diào),針對指定款海爾空調(diào)提供下單兩小時上門送裝。RRS利用網(wǎng)格中的門店和流動在配送路上的車小微(RRS配送車+送裝服務兵),實現(xiàn)RRS.com的端到端訂單分單到最近的門店或者車小微,兩個小時內(nèi)到客戶處送裝,這個活動帶來很好的反響,畢竟夏天旺季是購買空調(diào)一般要2-3天才能上門安裝。這分析下來其實就是一種社區(qū)O2O的模式,只不過沒有用輕模式,或者說也是輕模式,因為門店和車小微是屬于代理商的。
一小時急達是一種很有創(chuàng)意的服務,但是如何設計好這種服務?如何設計好場景?如何設計好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