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有個家長說他們家孩子簡直是懶到家了,跟我控訴了孩子的三大問題:1.自己能做的事不做。比如讓他拖一下自己房間的地板,比登天還難;2.自己該做的事也不做。比如吃飯前自己去盛一下飯、拿一下筷子都不愿意,就等在那里吃現(xiàn)成的;平時自己換下來的衣服,走兩步扔到衣簍里都不肯,扔的到處都是;3.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愿做。我就問了家長一個問題:孩子小時候就是這么懶嗎? ?
你發(fā)現(xiàn)沒有,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看大人做事,他也要搶著去做:掃地、洗碗,但你知道,他還小,根本什么都干不了,所以就沒讓他做。可是,為什么等他長大了,能夠洗碗掃地的時候,卻變懶了,什么也不愿意做了呢?更有甚者,連自己的作業(yè)都要讓大人幫忙,懶得動腦筋?是孩子越大越懶了嗎?
其實,孩子天生就是積極的,勤快的,他喜歡到處爬,到處模,大人做什么,他也模仿著做什么。當然,因為很多事情他是第一次做,所以很容易出錯,但是我們一看到孩子做錯事,比如往嘴里放了不衛(wèi)生的東西,或者在地上亂涂亂畫的時候,你馬上就厲聲呵斥“不準……”或者驚呼“危險:不要……”,孩子聽了你的喊叫,就好像被電擊了一樣,趕緊縮回小手,一動都不敢動。久而久之,孩于就學“乖”了,既然不準,那就不碰、不模、不試,這樣才是好孩子。再長大一點,孩子就漸漸變成該做的事情也懶得去做了。
由此可見,孩子并非天生就帶有懶惰的習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不能正確教育和對待而形成的。孩子的懶惰還和什么有關(guān)呢?
首先,懶惰和羞愧有關(guān)。比如,有的父母經(jīng)常奚落孩子,將自己孩子的短處跟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較,給孩子負面的評價,都會讓孩子感到羞愧。羞愧讓孩子感到了較低的自尊,他會覺得自己做什么也做不好,怎么努力也不能讓父母滿意,索性就干脆什么也不做,比如不完成作業(yè),做事拖延等等。而家長看到的就是這個孩子太懶惰了,家長開始著急,變本加厲的譴責孩子,孩子就用更加懶惰的行為消極對抗,不斷的與父母產(chǎn)生沖突。
所以,你要做的是讓孩子保持自信。當孩子動手鼓弄一些東西,不管做的好不好,如果你不想讓他以后變懶,就一定要給予孩子一些贊賞,鼓勵他,讓他保持自信。你記住:當孩子做出某種嘗試時,只要不是危險的或危害別人的,都應該給予鼓勵,并主動提供機會讓孩子大膽嘗試,這樣就會使他大大提高做事的興趣。如果你的孩子不幸已經(jīng)沒有自信并且變得懶惰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停止對他的打擊,也就是說,要停止對他所做的事情挑毛病、指責或者是表示不滿意,而是多鼓勵,讓他增加自信,變得愛做起來。
其次,懶惰和溺愛有關(guān)。父母過度溺愛的孩子,很多本應該自己完成的事情,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被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給替代完成了,孩子養(yǎng)成了飯來張嘴,衣來伸手的行為習慣,逐漸的喪失了探索與嘗試的欲望,就如家養(yǎng)的老虎一樣,沒有了野性。
你要知道,所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放棄一些快樂,去學習與做事,這是正常的成長軌跡。如果家長一味的滿足孩子快樂的需求,溺愛他,只會讓孩子在追求快樂的道路上喪失人生存的本能。所以,很多事情,你要有原則,他自己能做的、該做的,就讓他自己去做。而不是他不愿意,或撒個嬌,你就退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