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烈夫:菜根“譚”?菜根“談”?
張喆老師在給我的留言中寫道:“菜根譚這書不錯,早年看過,現(xiàn)在忘了不少。有時我常常想,‘譚’是否應(yīng)該改成‘談’更好?當(dāng)然,前人寫的也許更有他的理由。”的確,正如張喆老師所言。過去我也有過這樣的疑問。后來,由于看得多了、聽得多了,此疑問也就自然而然不消自滅了。就此問題,烈夫也來談點(diǎn)淺見。
為什么叫“菜根譚”,而不叫“菜根談”?!
一、其實,這兩種叫法都是正確的。《菜根譚》是刊印時的流傳;“菜根談”則是民間俗稱的流傳。古往今來,很多名流學(xué)者多有混用,但在引用上卻都使用“菜根譚”。
二、據(jù)說“菜根譚”的“譚”,并非“談”的含義,而是作者的姓。由于作者崇尚菜根,寫出了和《論語》一樣的語錄體的文集,所以后人將其叫做“菜根譚”,這又是作者的綽號,就像“泥人張”、“大刀王”一樣。
三、“譚”與“壇”同音,作者以“譚”代“壇”的用意在于謙虛,既然自己崇尚菜根精神,為什么要把自己的153句話叫做“壇”呢?作者知道:能叫“壇”的除非象孔子那樣的圣人。這和現(xiàn)在那些“給點(diǎn)陽光就燦爛”的大吹大擂自己的人有著修養(yǎng)上的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