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代,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點拖延癥。不過,如果還有一種周期性拖延癥患者,他們的癥狀是:幾乎會拖延每一件他們必須得做的事情。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20%的慢性拖延癥患者。他們往往會拖到汽車沒油了才會去加油,會因為遲遲不去買票而錯過想看的演出,會因為拖延癥逾期工作項目。
另外,還有一種拖延癥,醫(yī)學上稱無法做出決定的拖延者(decisional procrastination),他們往往會不肯做決定,往往要拖到最后一刻才會做決定,或者讓別人替他們做決定。他們是主動、有意識地、策略型的拖延癥患者。
對付這種慢性拖延癥,這里有4個妙招:
■拆分整個項目為一個一個小的任務
拖延癥患者通常會傾向于關注更大、更為宏觀的部分,一個大的項目對于他們來說太為難了。他們往往會看到整個森林,卻忽略了這樣的事實:森林是由一棵棵樹木構成的。
他們總以為自己能夠搞定所有,但結果往往不是這樣,所以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所以,把整件事情拆解為一個一個目標清晰、明確的、可執(zhí)行的小任務,這樣將更有利于事情的完成。
■階段性目標或任務完成后小小犒勞一下自己
鼓勵讓人產生動力。雖說犒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對你的下一個目標卻有著巨大的鼓勵和推動作用。每當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后,要記得好好的犒勞自己一下。
如果你發(fā)現一件事特別難完成和堅持,那么可以考慮把它和最大的獎勵聯系起來,這樣可以讓你把注意力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它可能是看最愛的美劇、聽喜歡的音樂、十分鐘的個人時間、玩?zhèn)€休閑小游戲、喝咖啡等等。設置一些心水的獎品,讓它們成為你完成任務的推動力。任務的難度系數越大,獎品越好。
俗語說,積習難改。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固定的神經元模式,神經回路連接得越緊密,行為習慣化的程度越強。當你在試圖改變一個習慣的時候,記住不要把自己逼得太急,不要完美主義。
習慣形成背后的科學原理告訴我們,一個舊習慣對應著的神經回路是無法一下子就消失的,它可能會反復而頑劣地重復打攪我們的生活,只能靠新習慣打造更強大的新神經回路,用新的神經回路去戰(zhàn)勝舊習慣,循序漸進,慢慢來就可以了。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即使你只重要能完成目標的80%,就是成功。
■公開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決心
一旦你向其他朋友宣告你要干某件事,你會覺得其他人都在看著你,這樣以免你毅力不足,為自己找借口中途放棄。你可以社交媒體上發(fā)布自己的目標,和朋友成群結伴一起減肥、跑步,或者公開發(fā)表日記,開始記錄自己的心得。
當然這也適用于團隊作業(yè)。如果責任太過于分散,反而更容易產生拖延。最佳的辦法是清晰列出每個人負責哪一部分工作任務、截止日期、公開透明權責分明地落實每一個人身上,并且可以清晰地追蹤整個過程,這樣,每個人的工作都可以獲得公開公正地評估,哪位團隊成員工作出色,對團隊產生價值,一目了然,更容易得到公開地認可,即使是在異地遠程協(xié)作。
■開始了就不要停下來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運動的物體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將會一直運動。做事也一樣。一旦患上懶癌,就永遠都開始不了了。所以,當你一旦開始著手一件事情,你就得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完成它。
選擇任務列表中最簡單的事情,逼迫自己現在就開始。關掉瀏覽器,關閉電子郵件提醒、整個熒幕充斥的只有你要做的那件事情。就在現在,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