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話陰陽
什么是道?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沒有明確回答,而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span>
孔子在【周易·系詞】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
顯而易見,老子說的道與孔子系詞中的道,差距甚遠(yuǎn)。老子說的道是虛無狀態(tài),而孔子系詞中的道指陰陽的變化,相當(dāng)于老子的“一生二”,即太極生陰陽??鬃铀f的道在后天修真過程中很有用。
人在修真過程中,身體就體現(xiàn)在陰陽消長的過程。本文從陰陽角度談人體修真過程中的陰陽變化和對治辦法。
陰陽的定義
陰陽的概念范圍很寬,如男女,男為陽女為陰;上下,上為陽下為陰;左右,左為陽右為陰;南北,南為陽北為陰;冬夏,夏為陽冬為陰;等等很多,不一一列舉。本文所指的人身體的陽為元炁。人在熟睡或大定狀態(tài)下,自身與虛空交感產(chǎn)生的“藥”為精炁,必須經(jīng)過烹煉才能升化成元炁。
常人一生的陰陽變化
魏堯則之真人在《一貫天機(jī)直講•第二講》曰:“人自下生之日起,至五千四百八十日之一日,乾金氣足,滿身生陽,是為純陽之體。”“女子則為五千零四十八日,比男子差一歲余,是為純陰之體。”
全真龍門派蔣克志編寫的《修道全指•調(diào)息論》講的更明白:
“自一歲至二歲半,所長元炁共六十銖,一陽生乎復(fù)卦。至五歲足,又長元炁共六十銖,二陽生乎臨卦。至七歲半,又長元炁共六十銖,三陽生乎泰卦。至十歲足,又長元炁共六十銖,四陽生乎大壯。至十二歲半,又長元炁共六十銖,五陽生乎夬卦。至十五歲足,又長元炁共六十銖,六陽生乎乾卦。盜天地三百六十銖之正炁,稟父母二十又四銖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銖,以全周天之造化,而為一斤之氣數(shù),即《易》所云:“利見大人,君德之象”。斯時之際,純陽即備,微陰未萌,精炁充實,如得師指修煉性命,立可成功。
自此以后,情欲一動,元炁即泄,不知禁忌,貪樂無休,每歲所耗元炁八銖。如是推算,自十七歲起,至二十四歲時,共得八年,以耗元炁共六十四銖,應(yīng)姤卦一陰初生。品物成章,淳澆樸散,去本未遠(yuǎn),履霜之戒,已見于初。若勤修煉,則陽將還,所謂不遠(yuǎn)而易復(fù)矣。自二十五歲至三十二歲,如此八年,亦耗元炁共六十四銖,應(yīng)乎遁卦,二陰浸長,陽德漸消,欲慮峰起,真源流蕩,血?dú)饬?,志力果敢。若勤修煉,則基建筑,所謂不力而易成矣。由三十三歲至四十歲,于是八年,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yīng)乎否卦,天地不交,陰陽各分,陰用事內(nèi),陽失位外。若勤修煉,則危者可安,而亡者可保。由四十一歲至四十八歲,于是八年,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yīng)乎觀卦,二陽在外則陽德微,四陰在上行而陰氣盛。若勤修煉,抑方盛之陰柔,扶向微之陽德。從四十九歲至五十六歲,如是八年,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yīng)乎剝卦,五陰并升乎上,一陽將返乎下,陰氣橫潰,陽氣僅存。若勤修煉,如續(xù)火于將窮之木,若布雨于垂槁之苗。從五十七歲至六十四歲,如是八年,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yīng)乎坤卦。天地父母元炁三百八十四銖,耗散已盡,純陰無陽。若勤修煉,則陰極而能復(fù)其陽,置死中而得反其生。如不然者,嗚呼死矣。
若夫至人,呼吸出入以踵而論,出息細(xì)微上至天根,入息綿密下至月窟。邵康節(jié)云:“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若論出入細(xì)綿息狀,先以鴻毛置迎鼻孔,呼出吸入不動為真。如是調(diào)息,一呼一吸,脈行九寸。且每一時一百二十五分,一千一百二十五息。每周身脈十六丈二尺,脈行一萬一百二十五丈,分實六百二十五周身。每一晝夜共十二時,營衛(wèi)陰陽共行七千五百周身,所長元炁共得十黍。如是調(diào)息,須臾不離,至于十日,所長元炁共得百黍,即一銖也。
若人至十六歲,元炁充足有余,至十七歲一年滿耗元炁八銖。如是調(diào)息,須臾不離,至八十日,復(fù)還一年元炁八銖,仍得斤數(shù),而采大藥,即行大周服食金丹,則成人仙。至十八歲,二年滿耗元炁二八十六銖。如是調(diào)息,須臾不離,百六十日可復(fù)元炁二八十六銖。
如是而論,人增一歲,元炁耗八銖;年多一歲,調(diào)息行功,加功八十,勤行不怠,復(fù)還八銖。自一十七歲至二十四歲之人,所修每年漏耗元炁八銖,共耗八八六十四銖。調(diào)息行功,須臾不離,而至六百四十日,復(fù)長元炁八八六十四銖。自二十五歲至三十二歲之人,所修共耗元炁一百二十八銖。調(diào)息行功,須臾不離,而至一千二百八十日,復(fù)長元炁一百二十八銖。自三十三歲至四十歲之人,所修共耗元炁一百九十二銖。調(diào)息行功,須臾不離,而至一千九百二十日,復(fù)長元炁一百九十二銖。自四十一歲至四十八歲之人,所修共耗元炁二百五十六銖。調(diào)息行功,須臾不離,而至二千五百六十日,復(fù)長元炁二百五十六銖。自四十九歲至五十六歲之人,所修共耗元炁三百二十銖。調(diào)息行功,須臾不離,而至三千二百日,復(fù)長元炁三百二十銖。自五十七歲至六十四歲之人,所修共耗元炁三百八十四銖,所得天地父母元炁斤數(shù)俱已耗盡,復(fù)返于坤,純陰用事,陽氣未萌。若勤修煉,時時采藥,時時栽接,則陰極而能生陽,知窮上而能返下,革柔為剛,返老還童。調(diào)息行功,須臾不離,乃至三千八百四十日,所還元炁三百八十四銖一斤陽數(shù),補(bǔ)足乾元之體,如十五歲之童。采得大藥,行其大周服食金丹,則成仙矣?!?/span>
上面文字不認(rèn)真研究,一下子很難明白的。我做一下說明。
先說重量計量單位:古時的一斤(現(xiàn)在 500克)分為16兩,一兩又分為24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即古時的一斤等于16兩,又等于三百八十四銖。比銖更小的單位是黍,百黍為一銖。
父精母血形成胎時,父精母血祖炁為24銖。男孩自一歲至二歲半,所長元炁共六十銖;至五歲足,又長元炁共六十銖;至七歲半,又長元炁共六十銖;至十歲足,又長元炁共六十銖;至十二歲半,又長元炁共六十銖;至十五歲足,又長元炁共六十銖;共盜天地三百六十銖之正炁,稟父母二十四銖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銖。為一斤之氣數(shù),純陽無陰矣。
滿15歲以后,情欲一動,元炁即泄,每歲所耗元炁八銖。自十七歲起,至二十四歲時,共有八年,耗元炁共六十四銖;自二十五歲至三十二歲之人,所耗元炁一百二十八銖;自三十三歲至四十歲之人,所耗元炁一百九十二銖;自四十一歲至四十八歲之人,所耗元炁二百五十六銖;自四十九歲至五十六歲之人,所耗元炁三百二十銖;自五十七歲至六十四歲之人,所耗元炁三百八十四銖,所得天地父母元炁斤數(shù)俱已耗盡,純陰無陽矣。
上面產(chǎn)生和消耗元炁過程的量化標(biāo)準(zhǔn)只是一個大致數(shù)字,無法精確檢驗,元炁也無法去稱量,只能估計,切莫死扣。如男孩滿15歲,純陽無陰,再往后就破體;男子到64歲純陰無陽,如果真是純陰無陽生命就結(jié)束(元神離體)了,實際上男子到40歲以后就開始葆養(yǎng)自己,到64歲時并非純陰無陽,現(xiàn)在一般都活七、八十歲。
轉(zhuǎn)載紫光山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