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件與問答節(jié)錄
問答一:
1、先生言“玄竅乃不期而遇方真,須虛寂一切,從自然體驗而入”,后學我近年功修中也有多次不期而遇的玄竅頓開妙景,確是個中玄況,筆難謦書,然這種玄況,一年不過二、三次,請問能否經常不期而遇?如何使玄關常開?
答:一、玉液之丹結后,方可做到玄竅常開。二、以清修而言,要使玄竅常開,必要性地初圓而真陰養(yǎng)足,再行虛寂心身,神息相依。神息相依,虛寂心身之功訣,行住坐臥都要做到此心法。
2、問:什么是人身之玄牝?什么是造化之玄牝?造化之玄牝難道不在行者身中體現?人身之玄牝難道不需虛寂一切,便可自然而入?
答:一、人心身中神炁所結成之陰陽妙竅,此為人身之玄牝,又稱人身太極。其內相為真意真心,其外相為虛空光明,其運用為真息真氣。玄牝乃人身中之天地也,真神凝入其中,若在太空,無邊無際,如外天地相似。二、造化之玄牝乃天人、彼我相感相合而成,乃以我為陰為玄,以外為陽為牝。離不開身中,又不在身中,覺天地不過一個大人,已無身心內外之別。身內之玄牝還略有內外虛空之別。三、人身玄牝與生俱來,人生下后,玄牝落于形中無形之統一虛空中,但我人必竟實為有形,若神氣不足,就妄想忘念忘體于虛無中求玄牝,則必陽陷于陰,而落入頑空,終無成就,所以要通過有為之法(以陽火煅煉)方能漸入虛無,修到一定境界,真陰將足,則身中玄牝意到即現,意凝即入。修煉之初,并不需要也不可虛寂一切而進入玄牝,就象外天地,要經過春夏兩季,方能入于秋冬。
3、悟元子言:要知此竅,在于六根不著之地,五行不到之處。何處為五行不到之處?虛無中不存在金木水火土嗎?
答:先天之先乃五行不到之處。六根不著者,不以察求也,而以神遇,官知止也。五行者,乃以顯象和有氣而言,故五行不到之處者,乃混沌之處,此處無以名之,強喻之曰“虛無”。此處是否有五行,則吾不識不知矣。
4、先生言“脊前宮后有幾義,一為指內玄牝,二為陽之前、陰之后,三為動靜之間,念與念之間也?對第一義很淺顯易懂,第二義亦可理解,因為督脈為陽,任脈為陰,第三義,動與靜之間,念與念之間,怎么與脊前宮后聯系得上,很費解,請先生詳解?
答:動則為陽,靜則為陰,不著于動,不住于靜,唯依中道,以心法而言,乃是不以察求、不執(zhí)空相之義。又有所謂念頭動處為玄牝,此處乃動與靜之根源,非動非靜,故叫玄牝。而人身念頭動于何處?發(fā)于心宮虛空中也,人悲痛則撫胸,人發(fā)怒則心跳加快,人覺滿足則心胸舒暢,人遠望則覺心胸開闊,而心宮在任脈一路也,念之頭,則為后念之前,故心宮任脈已動之前,是為宮后。而前念已停之處,則在脊前也。故曰脊前宮后而虛寂之。所以總是統心身二者而論之,心即物,物即心也,不可拘拘于形色方所尺寸也。
5、何謂天人混沌之玄關?如何在修真中體會到此玄關?
答:天人混沌之玄關,即造化之玄牝,已見而未開謂之玄關,開后謂之玄竅也。以身印地,以心印天,以念印人,自內透外,移陰陽于身外,而內外混化,進而混忘,入于混沌無極,已是天人混沌玄關,久之,凝神順真機而入,玄關開而為玄竅也。未到此層,很難體會。體悟之法,不過致虛之極,守靜之篤一訣,此關開后,再備法財,丹書謂為置種,后方能金液大還。
6、性玄關如何定義?既有性玄關,就該有命玄關了,命玄關如何定義?因為玄關是陰陽互根的太極體,那么性玄關與命玄關是聯成一體的,還是各自獨立的?
答:性玄關開者,即明心見性之時也,如虛室生白,或內覺性光、或恍然大悟,等等,皆可屬性玄關開之一端。命玄關開時者,即氣穴大開之時也,如千峰派之所謂陽生活子,又如內氣發(fā)動,又如形身忽的化為虛空,又如腹內氤氳變化,又如形身內齊震而氣生,此皆屬命玄關發(fā)現之一端。但性命本為一體之兩面,不可分離,然吾人或秉性不一,或神炁不足、或功修不到、或功法不同,故或只見其性,而不見命。或只見其命,而不見其性,或神動而精氣不動,或氣動而神未動,或命隱則性耀,或性伏則命生。但未嘗有性命分離也,而性即命,命即性也,實皆為先天一炁之不同變化與顯現也。
7、玄關與玄關一竅是否同一概念?兩者有無差異?
答:據我所知,二者略有不同,此見上答,所謂未開稱之為關,已開則為竅也。
8、有人在謝先生高弟李守一先生的一本書中看到活玄關一詞,于是將活玄關理解為各人的玄關一竅并不相同在同一方所,譬如張三的玄關一竅在山根,李四的在眉心,王五的可能在臍中,請問,活玄關的含義可否這樣理解?
答:死玄關才是指各種不同的竅位而言?;钚P乃是以初下手的心法功夫而言。但是真正的玄關一竅只有一個,而非數個,故曰一竅,乃混沌為一之竅,而非二竅。然每人根器不同,或所處時間環(huán)境不同,或下手功法不同,則各在初級層次時,所見不一,所謂玄關無定景,此即活玄關義也。此可與第6問合參。
9、謝先生在按語中,有時用玄關,有時用玄牝,請問玄關與玄牝的定義有否差別?
答:玄關或有不同,但玄牝只有一個。
10、先生指黃道為內玄牝?既有內,必有外也,請問外玄牝為何處?《道德經》所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此玄牝是哪個玄牝?
答:首先,我們必需明白何謂玄牝,玄牝者,即天地也,用無形中之天地也,玄者,真陰。牝者,真陽。玄牝者,即太極也。故外玄牝乃是身外真陰真陽所結成之玄牝?!兜赖陆洝匪灾蚣仁侵竷扔质侵竿?。所以只要物物中有太極真陰真陽,則物物有玄牝。
11、先生您曰:吾之小太極合天地之太極,先天一炁乃先天太極交生之物,此乃大道之先天,所謂先天之先也。問:若吾之小太極未合天地之太極,此時之先天一炁(先天一炁無時無處不在)當非先天太極交生之物,故先天一炁也有先后之分?
答:先天一炁只有一個,并無先后之分,但有小大清濁之不同,比如說水,不可見之無形透明之水蒸汽是水,可見之水霧亦是水,液體之水珠亦是水,冰雪亦是水,冰與液體水、雪花、水蒸汽,水霧同時構成一畸形之物,此物亦水也,不妨暫將此物隱喻為人,則知丹道藥物大小及功修層次之理矣。故先天一炁凝而為性,后天一氣團而為命。先天一炁號曰太虛真空,后天一氣號曰胎息真息。
問:實際行功中,怎樣進入先天之先?
答:不過混照混化混忘也。此必玉液丹還,方可行之有效而落到實地,否則終入空亡。
12、元神乃二五之精,什么叫二五之精?此一名詞是怎樣來的?又元神為什么叫二五之精?
答:一五者乃真陰,一五者乃真陽,二五一交,其氣一凝,中有主宰之靈性,是謂元神,即元性也,其方為中五,所謂自居生數五也。故元神者,乃純是先天一炁凝結而成之始炁。以上專就先天而論。若落后天,則二五相離,元神之用多顯于真陰之內,故元神又為真陰之精。若神歸氣內,神氣落于后天坤身之中,則元神又可化為真陽之用也,故元神又為真陽之精也。二五精之理乃天地之實理也,乃從實修中而來也,最早見于河圖洛書。
13、先生語:就后天而論,離為陽,坎為陰。就先天而言,離則為陰,坎則為陽。在后天只現其陽,故稱為后天離。在先天,只現其陰,故稱先天離。坎亦同理。這兩段話,我有不明:第一、離的先天應為乾,在先天淪為后天過程中,乾失去中爻一陽而得到坤之陰便成外陽中陰之離,色身之離為后天之離無疑,怎么又出現先天離?第二,照先生之分析,取坎填離之坎離應為先天而水火未濟,水火既濟之坎離應是后天。但無論水火交也好,都是色身中用事,此時遠未修成先天法身,怎么會有先天坎離出來?望先生再加判析。
答:大道之性有后天與先天,有逆行與順行,二者同時皆含于我人心身之中,并行不悖,只是有隱顯之別及強度不同而已,故人人皆自無始以來含有先天道性,正因有此道性,故我人能修真成道也。故我人身內既有不可見之先天坎離之法身,又有可見之后天坎離之色身也。所以回光不動,則后天神識隱,而先天之離現,是為真陰元神,此離實乾也,因還是處在后天之中,于后天中煉出,乃暫成之乾,而帶有后天之氣性,故不得已而名之曰“先天離”。若返照形身而歸虛,則后天息氣形身隱,而先天之坎現也,是為真陽元精也,此坎實坤也,但因于后天中煉出,乃暫成之坤也,不得已而強名之“先天坎”。若是以后,二者循環(huán)無間,后天化為先天,時時還返,刻刻歸真,永恒長存,則已是乾坤體成也。所以,在先天,一身內外,坎離可以時時返還互生互化,而無坎離也。反過來,若不知返還之道,則先天隱而陷,后天顯而行,逐此后天之“顯”,久之,先天漸化為后天,坎離相分,愈分愈遠,而不能以互化為本,則分盡歸于天地虛空而死也。死則必成別物之先天也。故天地之間,太虛之內,皆一炁之震蕩起伏,此生彼死,此后彼先,生死起伏,先后同運,生死同在,故有天地萬物矣。
若只見后天,則為后天所主,為發(fā)散,為陽,為生長,乃離去其陽,不能永恒長存,是為假陽,是為后天離也。有后天離則有后天坎也,故陽陷于坎內矣。所以后天坎離不能互生互化,此之所以為后天也。
14、問:達到最底層次明心見性的標志是什么?
答:一、從生理上而言,雙目若嬰兒之目。聞近聲若在幾里外而清晰可聽,有如空谷之應聲,未嘗不聞,而未嘗一聞。睡中無夢,或有夢,但可夢中作主而知是夢,能隨機而覺醒也。陽關閉鎖,下元不漏。二、從心理上而言,心中有主,日理百事而條理分明,無用心勞心之感。容易將得失放下。三、功修內景上,一閉目而靜,則覺此心此身皆在光明之中,而不覺形身,空中常有圓月朗照。修煉到上景皆出,則可行坎離真交媾之法也。
15、我在修煉時,第當聚氣于陰蹻時,氣會漏過尾閭關,若用真意調控,氣能迅速通過尾閭,無阻擋的通過夾脊,通過玉枕時覺有些阻力。但通過三關時的氣流只是涓涓細流,無力無聲勢。問:這叫不叫開關了?三關真開的標準是什么?
答:這不叫開關,勉強可算是通關。三關真開時,如夏雷轟鳴(真有此景,直如外天地相似),穿骨透髓而上,體軟如綿,渾渾如醉(必要如此)。三關之開,有三車之說,三車皆要透髓而上,而脊髓乃神經中樞,故開關時必有震動及其它強烈之感受,但總以渾渾如醉為真為正。
16、請問太上心宗之要義?
答:天人混化。
17、先生在《古書、寥陽殿問答》開頭之按語中有“得見本體”一語,問本體是否性光,或稱本來面目?
答:本體即太極玄牝也,我神入于其中,合一不二,不二不一,即本來面目也,而非性光。比如:以鏡照物,物之影象和光在鏡,而物卻在對面,若認此影象和光為物,則南轅北轍,未有不入于岐路者。但能見此玄影,且不被其迷惑而忘凝之,再逆而透入,則或可見本來面目。
18、先生語中有曰:開關之法,有先天之法,摶氣致柔,真息熏蒸也。問:真息即胎息,一般以沖脈為中心,在體腔內升降,只有當真息特粗壯時,才將整個身軀全包容在真息中,而多數時,僅僅在體腔內進行,然本按語中為重開后三關,物將真息移至身后督脈升降,使三關長期在真息之陽氣中熏蒸,請問我這樣理解,可是先生所言之本意么?
答:真息非是以沖脈為中心,此非真息,乃真息之后天余氣、余波也,實身內之后天呼吸。切不可執(zhí)于此!真息以身內統一之虛空為中樞,初動于黃道之丹田氣穴,真息乃中樞、乃中心,不可移,請問虛空能移否!河車運化,陽火陰符,小周天等,皆以此真息推動。至于胎息,已入天人合一層次,所謂摶氣至柔,真息熏蒸乃中黃直透之功也,所謂無功功里施功也。
19、丹書云:汞中有己土,鉛中有戊土,問:上藥只是精氣神三品,己土戊土是不是藥物?己土怎么會產生或存在于離宮?己土與真意有何關系?戊土怎么會產生或存在于坎宮?如果說己土與真意有關,那么戊土又與何者有關?己土與戊土最后怎么又會聚到土府中宮的?此中玄妙請先生指教。
答:精氣神乃未成之藥,己土戊土乃已成之藥,比如:精氣神為乃易擴散流動之液體水、水霧、無形之水蒸汽。而己土戊土則是不易擴散而凝結在一起之霜雪與堅冰。己者,以在身中而論,既我也,在后天。我者乃離,為發(fā)散生機,《參同契》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也。若知返還修煉,則還為先天,而凝結不動,有如土性,故為己土,又稱真汞陰砂,亦叫內丹、小還丹、胎息等名,此乃合精氣神三者而論。土中有靈有性,靈者真意,性者元神,故離宮修定,再加以積精累氣,其數滿足,不動而含容若土,所以言己土產生于離宮。己土以靜為主,以涵育承載為功。戊者,此以在身外而論,即彼也,在后天,彼者乃坎,為含藏內陷,若知返還修煉,則為先天,而有生機發(fā)動,藏中生發(fā),靜內產動也,因其落在后天,而此于后天中煉出先天,故其性還是帶有內陷下沉之性,易沉難浮,故稱鉛也。戊土其初含于杳冥至陰不動之中,以含不動之土性,所以稱戊土,然必竟不可聽、不可聞、不可得、不可用,所以借震動而生,方能返還,故戊土以動為主,取坎之時,唯察其動,戊土中亦有靈有性,靈者真意,性者元神也,戊土以生發(fā)點化為功。從上亦可知,元神乃二五之精,分居二土之內,而二土實同在一竅之中,故能同聚于中宮土府,因其本為一物一土,此土即太極玄牝也,本在一竅之內,此可與12答合參。若己土已成,則將此己土投入至陰虛無之中,所謂以有投無,乾坤交媾,而成坎土,坎土一成,則寂無所寂,而震兌自生,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此時唯偵其動,再用逆返之道法,采而歸之,后內省而歸入玄牝中宮,最后又以己土養(yǎng)之,則得金液還丹矣!以上乃是就丹法總體而論。但在實際修煉中,則有大小還丹之別,人元清修之別。人元者,先修戊土而足真鉛,此以同類陰陽成就,丹士坐享其成,毫不費力,自成己土,從始至終,乃專以戊土修己土,乃以命修性之命功頓法。清修則不同,乃將性立命之法,所謂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也,此乃先修己土,以己土招戊土,再以戊土結丹或還丹,最后以己土還虛合道,從始至終皆以己土為功。總之,無己土,則不成真正之交媾,而戊土不生,無戊土,則己土不靈不圣。己土戊土實一土也,實先天一炁不同之兩面也。悟之!悟之!
20、謝先生您曰置種之法有男女雙修、三家相見龍虎丹法、無遮佛會等,請問什么叫無遮佛會?
答:無遮者,無遮隱也,顯若市聚,人人可見,乃千百數十人同修之法,道家之大型靖壇,佛家之大型法會,即此法之妙用也。
21、獨修者置種要隱于人之靈氣生機純和充沛的朝市中,問什么樣的條件才夠標準?
答:山清水秀,人性純樸,一片平和,地氣所聚之龍穴內也。此有望氣之法可知之,但凡總以人口眾多的新生大城市為龍穴之處,此不易之理也。此即為什么要寂隱市朝之秘義也。
22、問:栽接之法之栽接兩字如何解釋?栽接之法是哪種或哪些功法?
答:栽乃順去,而為交媾。接乃逆來,而為點化?!段蛘妗匪^“依她坤位生成體,種在乾家交感宮”即此義也。栽接有清修、雙修、龍虎三派功法,清修之補虧即自身栽接也,雙修乃互為栽接也,龍虎乃專用同類龍虎而栽接也。栽接者,實非栽接也,乃重生之道也,所謂窮取生身受氣初。
23、何為性功?什么是命功?
答:神之有為而作,謂之性功。炁之無為而化,謂之命功。所謂“有用用中無用”乃性功也?!盁o功功里施功”為命功。任炁自造化于混沌之中而不自知,混化于炁內,是為命功,故命者,為炁所命所運也。以神有作有為于虛無之中而不自有,混照于心,是為性功,故性者,為神所主所作也。而在先天,性即命,命即性,本無區(qū)別,故“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
以上《文始丹法》原文轉載 謝懷宇 謝懷召網絡 著作
三明養(yǎng)生文化網(心能量養(yǎng)生網)管理員山晴居士提供給健康養(yǎng)生愛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