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在孩子要這要那,得寸進尺的時候,想讓孩子停止這種行為,就與孩子談條件,時間久了,孩子也就學(xué)會了“交換條件”。這樣,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和健康成長。
【案例】兒子小盒的美術(shù)班在商場的4樓,旁邊剛好是一家玩具店,好多次都能碰到和兒子一起學(xué)畫畫的同學(xué)小文,因為買玩具他常和媽媽起爭執(zhí),所以記憶深刻。
這天,兩位媽媽都坐在長凳上等待孩子下課,無意間倆人就閑聊起來。小文媽問:“你家孩子有沒有跟你要玩具的習(xí)慣呀? ”小盒媽說還好吧!一般講道理后孩子都會主動離開。小文媽就開始訴苦:“我兒子每次商量好到玩具店里只挑選一個玩具,結(jié)果每次都是要好幾樣,得寸進尺,愛講條件。有時候我也生氣,起身就走,結(jié)果他更是無理取鬧。我苦惱不止,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無獨有偶,我曾經(jīng)在餐廳遇見過這樣的一幕:
一位媽媽拿著飯碗,讓孩子吃飯,但是孩子一直不配合,一會兒講條件,一會兒提要求。媽媽見孩子得寸進尺,無助地說:“你再吃幾口,媽媽就滿足你的一切要求?!焙⒆右宦?,立馬就吃完了飯。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一些家庭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孩子吃飯、喝藥、寫作業(yè)、考試甚至做事都成為了一種交易。
“如果你這次考試考得好,我就給你買玩具。”
“如果你把作業(yè)寫完,再讓你看一集動畫片。”
“你把琴練完了,明天帶你去游樂園?!?
有些家長怕孩子經(jīng)常性的“得寸進尺”,會形成不良性格品質(zhì),而總以談條件的模式跟孩子溝通。想法是好的,但效果不佳。事實證明,這種方式不但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習(xí)慣,反而適得其反。孩子是聰明的,他們的模仿能力強,又怎么會不有樣學(xué)樣地跟你討價還價呢?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更加“得寸進尺”,逐漸變得利欲熏心,慢慢地就會養(yǎng)成唯利是圖的性格。
如果小的時候,孩子哭著喊著要買玩具,不買就撒潑打滾砸東西,或與你談條件,你同意了,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他依舊用這種方法來治你。孩子偶爾談條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討價還價,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確規(guī)則,堅持到底。
孩子總和你講條件,說到底還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出了差錯。想要與孩子建立健康的溝通模式,不僅要有愛,也要講原則,守住底線。所以,講條件,不如和孩子談底線。
有些事不能討價還價。比如吃飯前要洗手、打游戲不能太晚、作業(yè)要按時完成、東西要分享、見人有禮貌等等,別怕孩子哭,如果一看到孩子哭就心軟了,立再多的規(guī)矩也無濟于事。
有些事可以適當(dāng)讓步,孩子提的要求合理,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比如平??偸枪苤⒆由俪蕴?,但孩子生日又收到很多糖果,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商量一天吃幾顆,只要孩子提的數(shù)量合理,可以答應(yīng)孩子,甚至可以夸夸孩子主動的自我節(jié)制。
如果父母用和善而堅定的態(tài)度守住自己的原則,那么孩子的自律和責(zé)任感,也會逐漸建立起來,良好的性格也會慢慢培養(yǎng)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