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鯤可以變?yōu)榇簌i,大鵬ㄧ飛可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這種奇談怪論,大概只有在神話中才會出現(xiàn)。翻開《莊子》ㄧ書,第一篇是<逍遙游>,而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別的,正是這么ㄧ段故事。
莊子的故事似乎有個用意,就是要打破我們ㄧ般的想象力,所以他ㄧ再強調「不知有幾千里」,讓人無從跟著去想象經驗世界中的魚或鳥。但是他所說的又明明白白是魚或鳥,然后除了強調其龐大之外,關鍵轉到「變化」上面。并且大鵬還要往南方飛去,這又涉及某種目的了。
因此,「大鵬南飛」顯然是一則寓言,它所象征的是人類生命具有偉大的變化潛能。莊子如何看待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真的可能變化嗎?我們今天可以從這則寓言學會什么道理?
1.「大鵬南飛」的文本
「北海有一條魚,名字叫鯤。鯤的體型龐大,不知有幾千里。牠變化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背部寬闊,不知有幾千里。他奮起高飛時,雙翅張開有如天邊的云朵。這只巨鳥,在海風大作時,就會遷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個天然大池?!梗ǎ煎羞b游>)
這是<逍遙游>的開篇第一段資料。先別管鯤是不是鯨魚,因為再大的鯨魚也不會有「幾千里」那么長。至于鵬,據說最大的是一只翅膀就比一匹馬還大,但是要說牠「幾千里」,想都別想。并且,魚可以「變」為鳥,這是在說什么?
莊子所說的,是人的潛能,他稟承《老子》二十五章描述的:「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谷说摹复蟆辜瓤梢耘c天地并列,那么說他幾千里也不為過。首先,魚不能離開水,這表示人的生命在尚未提升轉化之前,仍有諸多限制。變?yōu)轼B之后,只需要空氣,這顯然是個進步,自由幅度更大了。當條件成熟,海風大作時,大鵬就要往南方飛了。從北到南,表示距離很遠;古人以南方代表光明,所以這個方向也暗示要追求智慧的覺悟。
至于怎么起飛,飛行過程又發(fā)生什么事,莊子接著引述一段記載怪異事件的書--《齊諧》。
「這本書上說:『當大鵬要往南海遷徙時,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濤,牠拍翅盤旋而上,飛到九萬里的高空。牠是乘著六月刮起的大風而離開的?!灰榜R似的空中游氣,四處飛揚的塵埃,都是活動的生物被大風吹拂所造成的。天色蒼蒼,那是天空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遙遠得看不到盡頭的結果?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是像這樣的情況吧!」(<逍遙游>)
大鵬趁著自然條件起飛了,并且一飛就是九萬里。因為牠「飛到九萬里的高空,才算抵達風的上方,然后才可以乘著風力,背靠著青天完全沒有任何阻礙,然后才可以開始飛向南方?!埂妇湃f里」實在不能當成真實的距離。我們搭乘國際航線的飛機,頂多飛到三萬多呎的高度。若是九萬里,早就抵達外層空間了。莊子「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用意,是要我們放棄一般的想象力,再隨著他去思索更深刻的問題。飛得夠高,才可自由翱翔而不費力氣;并且,飛得夠高,才可以從天上回顧地球,看出地球原來與天上ㄧ樣的美。有距離才有美感,不是如此嗎?既然如此,我們在世間若能減少各種欲望與執(zhí)著,不是更能以審美的心情去觀賞周遭發(fā)生的一切嗎?
莊子知道這個故事難免受到質疑,就開始分辨「大與小」的問題,而偏偏這一點引來了不少誤解。目前的《莊子》版本主要是晉朝郭象所編注者。莊子繼續(xù)描寫「蟬、小鳥、麻雀」對大鵬的嘲諷,然后忍不住為大鵬辯護,說:這些小東西又知道些什么呢?莊子明明是肯定大鵬的,不然他前面費力描寫的一大段「由鯤變鵬」的故事不是很無謂嗎?這些小東西所象征的是平凡人,向來對于心靈修練抱著譏笑的態(tài)度。
結果郭象一再強調:小大雖殊,不妨各適其性,然后也都可以逍遙。這樣不是天大的誤會嗎?莊子講的是寓言,郭象懂的是「你怎能要求小鳥變成大鵬?」在莊子的寓言中,連魚都可以變?yōu)轼B,又有什么是不可變的?而這則寓言所指涉的是「人」。因為只有人,才有這樣的潛能,可以經由身心修練而往上提升境界。
當然,莊子所謂的「逍遙」,還需進一步抵達「無待」的層次才可以生效。這不是從大鵬的九萬里可以繼續(xù)聯(lián)想的目標嗎?若真是一只麻雀,就根本沒有修練的必要,而只是拿來與大鵬對照之用。寓言所指的是人的心靈潛能,與真實的麻雀毫無關系,若是無法由大鵬的作為去覺悟人生修練的方法與方向,莊子這則寓言不是白寫了嗎?「人本與天地同大」,千萬不可小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