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宴第七盞:鱔魚炒鱟(hòu)、鵝肫掌湯齏。 何為“鱟”,唐劉恂《嶺表錄異》解釋:“其殼瑩凈滑如青瓷碗敖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青黑色。腹兩傍為六腳,有尾長尺余,三棱如棕莖,雌常負雄而行。捕者必雙得之,若摘去雄者,雌者即自止背負之方行。腹中有子如綠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腳,和以為醬,食之。尾中有珠,如栗色黃。雌者小,置水中,即雄者浮,雌者沉?!?/wbr>
凡是對烹飪有興趣的人,都會對“鱔魚炒鱟”提出疑問,黃鱔為什么能與鱟一起炒來吃?這兩款水陸兩棲毫不相干的食材為什么會走到一起。當人們對“鱔魚炒鱟”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就需要把這道肴饌放在歷史的大背景和重大事件中去審視。
宋高宗,名趙構(公元1107-1187年),字德基?;兆诘诰抛?,欽宗弟。建炎四年四月,高宗在海上獲悉金兵北撤,才從溫州經明州回到越州。越州地理位置偏僻,漕運很不方便,南宋朝廷的大批官員、軍隊集中此地,物資供應無法得到保證。相比之下,高宗對逃難時曾經停留過的臨安(杭州)念念不忘。那里交通方便,江河湖泊交錯,金人的騎兵無法馳騁,大大增加了高宗的安全感;又地處魚米之鄉(xiāng),物產豐富,基本可以滿足南宋朝廷的需要;而且自唐、五代以來,杭州經過了長期的開發(fā)建設,已經一躍成為繁華秀麗的“東南第一州”,它對于剛剛飽經流離之苦、熱切渴望安逸生活的高宗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紹興二年(1132年),高宗遷都杭州,南宋朝廷終于獲得了喘息之機,初步在東南站穩(wěn)了腳跟。統(tǒng)治期間,雖迫于形勢以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后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韓世忠等三大將兵權,殺害岳飛。在這樣的大歷史背景下,宋高宗“幸張俊第”。高宗在位期間還臨幸過秦儈府,說明這三人的關系很特殊,他們與岳飛的死有直接的關系。同時,高宗遷都臨安后偏安一隅,常被蓋士人所詬病。
鱟亦稱馬蹄蟹。該食材在我國烹飪史上從來沒有被宮廷筵席重視過,只是民間地方上常見的家常食材。但鱟的背殼極像烏龜?shù)谋硽?,所以民間又稱其為“王八蟹”等。如果黃鱔能比喻為龍的話,那么,“鱔魚炒鱟”就有“龍”和“龜”的意思了。
龍龜,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背負河圖洛書,揭顯天地之數(shù),物物一太極,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和人世。龍龜為龍神和靈龜之化身,龍頭龜身,為純陽之神獸,是權力和長壽的象征。龍龜是古代皇帝最鐘愛的吉祥物之一,為解災化煞、增強人緣、多逢貴人最強之風水寶器。北京的紫禁城門口就安置了一對龍龜坐鎮(zhèn)。
龍龜有神靈大龜之稱,寓意為世人擋災煞,減禍害。同樣具長壽吉祥,鎮(zhèn)煞迎福的喻意。其力量除了制伏太歲、歲破及種種有形之煞氣外,也可廣納“正財”福祿。龍龜在化煞方面既有龍的威武剛強,亦有龜?shù)娜倘柝撝仃幦?,是化煞的最佳物品?/wbr>
此外由于“龍龜”與“榮歸”同音,龍龜也代表“衣錦還鄉(xiāng),榮歸故里”?!?strong>鱔魚炒鱟”是“榮歸”意喻,是為高宗遷都偏安一隅的開脫和粉飾;“鱔”“膳”同音,“鱟”“和”同聲,意喻支持皇帝與金主和之意。
“鵝肫掌湯齏”反映了南宋宮廷、酒肆,人們喜食肫掌的嗜好。鵝掌至今還屬于高檔宴請的食材之一。林洪《山家清供》記載了一款南宋的鴨腳羹:“葵似今蜀葵,叢短而葉大,以傾陽,故性溫。其法與羹菜同,《豳風·七月》所煮者是也。刈之不傷其根,則復生。古詩故有“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之句。昔公儀休相魯,其妻植葵,見而拔之,曰:“食君之祿,而與民爭利,可乎?”今之賣餅貨醬、質錢市藥,皆食祿者,又不止植葵,小民豈可活哉!白居易詩云:‘祿米獐牙稻,園蔬鴨腳羹?!蛎?/strong>”
烹飪南宋御宴,采用古法,采用蜀葵葉制“鵝肫掌湯齏”,具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是一款保健養(yǎng)生的美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