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是人性的直接追求,簡單才能受眾。
中醫(yī)和功夫是中國的國粹,但是功夫在全世界并沒有廣泛地推廣,而中醫(yī)目前在很多國家還是被禁止的,為什么這兩項中國的國粹,在全世界的傳播不盡如人意?中醫(yī)講究望、聞、問、切,隔線把脈,老中醫(yī)值得信任的是他們經(jīng)驗很豐富。功夫有內(nèi)功和硬功之分,但發(fā)功是不能衡量的。你看不出練功的人是否在發(fā)功,這就是高深莫策。
模糊。在中國傳統(tǒng)的一些例子中,有很多這樣的思維,而科學管理不是用模糊可以完成的。
成功的法則極為簡單。
微時代信息泛濫,需要簡單。蘋果為什么好?就是因為簡單,3歲小孩都會。IPO蘋果手機手一搖把絡基壓給干掉了,但三星例外。
如何簡單有效?把復雜的過程簡單化,把簡單化的東西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
但簡單并不代表容易。簡單是復雜之后的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到位就是不簡單。
簡單化:人人會做
最方便大眾去執(zhí)行的首要前提就是:化繁為簡,以簡馭繁!
中國人講大道至簡,凡是復雜的枯燥的東西能講的不懂的人都能感興趣叫水平高
案例1:50平米小飯館年利潤百萬,只賣25種菜
僅僅50平米的小餐廳,能做到年收入達到100萬元的利潤,這在大眾看來一是吹牛,同時覺得不可思議。我們介紹一下相關餐廳情況: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的一個農(nóng)貿(mào)市場,類似的小餐館有十幾家,之所這家餐館以能有這樣的業(yè)績,餐飲老板透露了幾個秘密。
1、少即是多——“我的小飯店只賣25種菜”
在他那個農(nóng)貿(mào)市場,每一家的菜品都在50樣以上,多的甚至達到百八十種,而他家,只有25樣。為什么只做25個菜?其中的緣由是:
1、這25個菜基本覆蓋了周邊消費者平常80%的點菜種類,把菜品縮小不僅方便采購,而且還能因為量大獲得額外的優(yōu)惠。
2、對于廚師來說,炒菜也更輕松,總是炒這25個菜,時間長了自然熟能生巧,不僅炒出來的味道更好,上菜的速度也更快。
3、這25個菜都是些西紅柿雞蛋、醋溜土豆絲、小炒肉、木須肉等同一個階層的菜,檔次劃一讓每一位進店的人沒有任何壓力。
4、原材料的“規(guī)模采購”讓他的店每一樣菜都能比周邊的店便宜一兩塊錢,因此翻臺次數(shù)也遠遠高出周邊的小店。
產(chǎn)品思維:做到極致,痛點思維,尖叫思維。
2、快速響應——數(shù)字化管理客戶
微信取代了電話成為了店里叫餐的主要工具。為了增加營業(yè)收入,只要點夠30元,在方圓2公里都可以免費送餐。小地方訂餐的人雖然不算多,但是頻率卻比較高。
為了提升送餐的速度,把菜品也進行了1——25的編號,米飯則默認一個菜一碗飯。按照顧客消費的頻次和金額,把顧客按照1——N的方式進行了編號,每一個編號對應著這個顧客的姓名、電話和常用的送餐地址。只要顧客在群里說,“16號,訂餐3、9?!钡昀锏膯T工就知道是要送給誰,送到哪里去,以及要的是3號菜——西紅柿雞蛋和9號菜——木須肉。
另外還要把一些陌生的人加在一個組里,因為吃飯會跟風,一個人點了,就會好多人都跟著點。這就是“激發(fā)需求”,和開發(fā)商雇傭民工排隊買房的場景一樣。
思維決定高度!“把一切編號化、數(shù)字化,不僅可以減少溝通中的差錯,而且還能夠提升送餐的效率?!彼忉屨f。
案例2:店里只賣一本書,但是最賺錢的書店
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銀座的鈴木大樓,有一個叫森岡督行的年輕人開了一家“一室一冊?森岡書店”,意思是“一間房,一本書”。
走進了這家店,結果你發(fā)現(xiàn),這個店實在是小,大概只有幾平米。沒有書架,也沒有書,唯一的家具是一張年代感十足的桌子,正是這家店的收銀臺。除此之外,墻上倒是掛了幾幅畫,還有一些日本女歌手的作品。做生意的人知道,即使再小的店面,也不敢這樣“浪費”自己的空間。
森岡書店每周只賣一本書。這個想法在剛提出的時候,并不被人看好,遭到了周圍朋友的嘲諷,“你看超市里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生意好得不得了,就是因為超市里面東西多,人們總是喜歡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你的書店里面只有一本書,那你就死定了。”
森岡督行不為所動,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分析用戶的社交數(shù)據(jù)上。每天看大量的書,然后找出版社的出版信息,書店的銷售信息,用戶的讀書興趣等等,羅列出用戶可能最感興趣的書籍和他們認為最值得推薦的書籍。森岡督行和他的團隊每周精心挑選出一本好書在店內(nèi)售賣,再根據(jù)這本書構建一個相關主題,策劃一系列與這本書有關的展覽、活動、對話。而這些體驗,是讀者無法在網(wǎng)絡上獲取的。
在電子書盛行、網(wǎng)絡購書成為主流、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當下,為讀者做出的新選擇。在這里,讀者沒有挑選的余地,他們只能買或不買,但通常情況下,踏入書店的人,走的時候都會帶走這本書。
之前森岡督行在一家舊書店做了8年的店員,發(fā)現(xiàn)藏書量也越來越多,但是讀者卻越來越少。和許多實體書店一樣,也漸漸走入了大面積鋪貨卻無人買單的死胡同,經(jīng)營狀況每況愈下。為了生存下去,森岡督行開始尋找出路。他發(fā)現(xiàn)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很多人進書店并沒有抱著明確的目的,他們不過是來挑挑撿撿,遇到一本好書也是一件需要碰運氣的事。很多時候,他們總是會在幾本書之間糾結,就好像買菜一樣。
于是森岡督行提出了一周只賣一本書的想法,幫助讀者做出選擇。因為他明白:收藏一件精品比收藏一麻袋垃圾要有價值得多。現(xiàn)在,森岡的讀者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僅開業(yè)半年,書店就已經(jīng)開始盈利。
許多出版商都找上門來,請森岡書店推薦他們的新書;許多作家也希望來參加他組織的講座等活動,以便推薦自己的新書;甚至還有一些公司的領導一下子買下幾百本森岡的書分發(fā)給自己的員工。
只賣一本書的想法,對于一家書店來說史無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