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下,能有“作業(yè)免做券”這樣相對人性化的激勵方式,實在難得。但是放眼望去,太多家長并不懂得如何正確激勵孩子。“考好獎錢”等錯誤激勵方式自然是抨擊對象,“快叫阿姨,阿姨待會兒給你買糖吃”、“需要零花錢的話,給我做家務吧”等激勵方式其實危害更大!
錯誤激勵1 “需要零花錢的話,給我做家務吧!”
隨著西方教育理念的滲入,這種“支付報酬”的鼓勵形式越來越盛行。媽媽們抱著教會孩子“要回報就要有付出”、“盡早體驗社會”的理念,試圖為孩子搭建一個公平交易平臺。殊不知,這種激勵模式可能和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馳。
不要把親情關系降低到商業(yè)關系
“家”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場所,它不是市場。家人的凝結劑和潤滑劑是“感情”而非別的,這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奢侈品。我并不贊成孩子干家務就給錢,因為將會把親情關系降低到商業(yè)關系,把親人間的互助處理成利益交換。這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格格不入,且會削弱兒女和父母的感情。這種方式還會傳達出“家務活是不好的,是很累的”的信息,因此你做了家務,媽媽才需要用錢來補償你。這反而會削減孩子對家務本身的熱情,阻止孩子去體會洗碗、掃地本身的快樂,還容易培養(yǎng)唯利是圖的心理。孩子身上一切應該培養(yǎng)的好品格都不可以用錢去購買。凡能用錢買到的,都不叫教育,都是暫時的成果,無法內化為孩子自己的品格和習慣。
并不是完全要屏蔽這種方式,只是在操作上,媽媽們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只有當孩子有額外需要的時候,才可選擇用干家務換報酬的方法。
●在平時孩子做家務的時候,盡量多地讓他體會做事本身的快樂,比如碗由臟變干凈的感覺。
●在他做得好的細節(jié)處多一些稱贊和鼓勵,甚至單純稱贊他做事情的本身。孩子熱愛做事情,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
錯誤激勵2 “快叫阿姨,阿姨待會兒給你買冰激凌吃?!?/span>
每次小朋友見到陌生人的時候,耳邊總會出現(xiàn)這樣的聲音??此乒膭詈⒆又v禮貌,培養(yǎng)他熱情待人,可是這樣的激勵傳遞給孩子怎樣的信息呢?
這不是激勵,是賄賂
這本身并不是個獎勵或者激勵的行為,更像是在賄賂小孩??梢詥枂栕约?,你是想培養(yǎng)孩子講禮貌、尊重他人的品格,還是想培養(yǎng)他學會巴結大人的習慣呢?當你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打招呼,他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我本不用跟阿姨打招呼,但是她如果給我買冰激凌吃的話,可以叫她一聲。
想要孩子尊重別人,首先要尊重孩子。他想打招呼就打招呼,不想就隨孩子去吧。家長總是有一些標簽式的定義,似乎叫阿姨就是講禮貌,不叫就不是。這種講禮貌更多的是家長的虛榮心在作怪。強迫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用一些手段賄賂他,這本身就對孩子很不禮貌了。
錯誤激勵3 “不愛學習?你考到前三名,我獎你零花錢?!?/span>
相信這種聲音對那些現(xiàn)在初為父母的人非常熟悉吧,雖然我們對此不甚喜歡,卻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去鼓勵孩子,因此這種曾經不屑的方式現(xiàn)在又變相地用在了我們的孩子身上?!澳愫煤猛瓿扇蝿?,老師會給你朵大紅花的!”“你好好完成暑假作業(yè),回頭給你買新書包。”
想培養(yǎng)孩子唯利是圖,就這么做吧
這種方式看似和“作業(yè)免做券”相似,都是通過獎勵,激勵孩子努力,實質卻可能有很大差別?!白鳂I(yè)免做券”是將獎勵落在了學習本身,做作業(yè)目的就在于學會知識,既然孩子已經學會了,自然可以免去做作業(yè)。與其說這是一種獎勵,不如說是回歸目的,而不是舍本逐末。
而學習好了就獎勵物質的方式無疑是將孩子的努力學習物質化了。學習的目的不再是獲得知識的快樂,不再是自我提升的滿足,而是獲得物質獎勵的手段。這種方式即便使孩子學習進步了,但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對物質的狂熱和唯利是圖的思維模式。
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只是呵護好學習興趣,比什么都重要。你相信孩子會學習好,已經是在激勵孩子。很多時候,不作為反而是最好的行動,尤其是對于大家都過于重視的學習,其實孩子考好了,這本身就是一種獎勵;沒有考好,表示理解也已經夠了。
錯誤激勵4 “想吃糖的話,你不吵不鬧,半個小時之后給你。”
很多父母應該都聽說過這樣一個調查:實驗者給一群小孩每人一個棉花糖,對他們說,如果誰能等到半小時后再吃,就可以再獲得一個。最后有一部分小孩當時就吃掉了,還有一部分小孩能強忍著饞,吃到了兩個棉花糖。根據(jù)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后一部分小孩無論是事業(yè)上還是生活方面都更為成功。科學家把這種行為稱為“延遲滿足”。很多家長會通過某種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培養(yǎng)不出“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是種優(yōu)秀品質,但是它并不是通過無數(shù)次“延遲滿足”的行為去培養(yǎng)的。重復某種行為和強化這種能力并不是對應關系。這種將孩子想要的東西故意推遲給他的行為,除了激起他對這個東西的迷戀之外,并不能提升“延遲滿足”的能力。我相信那些能夠做到“延遲滿足”的孩子,他們在平時能夠獲得足夠的滿足感,并對別人許下的承諾有足夠信心,因為只有內心有足夠多的滿足感和對人、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人才能抵御當下的誘惑。
對孩子的教育,很多都是自然發(fā)生的事情,人力能控制的很少,甚至很多時候不破壞就是培養(yǎng)。如果一定要給孩子提供指導,不如從自身做起,自己是否能在飲食方面做到為了健康放棄眼下甜食的誘惑;是否能將困難的事情提前完成,做到不拖延;是否能不急于求成。孩子的感知力非常強大,不用擔心你這樣的行為影響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