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培根說讀書使人長才,培根又說知識就是力量,也不知道還有誰說知識改變命運,就像真理前進一步就是謬誤,真理也是相對的,這些話可真要辯證的看。培根的話可能是幾世紀以來的誤導,知識不是力量,如同汽油只是能源,不是動力。能否產生時速200邁的力量,關鍵看你開的是什么車,行駛在什么公路上。知識遠沒有文化的重要,知識遠不如權力甚至美貌來得更為直接。糟糕的是,過多、過早的理論學習會成為一種本能天性的障礙,而脆弱的天性無法駕馭龐大的知識。就好比天真漫爛的兒童就有青春期的性幻想一樣,過多的懵懵懂懂的沖動只會對身心健康不利。
一個所謂著名股評家,假如他自己從未炒股,或屢炒屢敗,家庭帳目亦不十分清楚,那千萬別相信他;一個社會心理學家,假如他不能妥善處理自己與家人同事的關系,每天被他老婆暴打,那么他的書也不要買。所以,一家IT軟件公司未必比一家漢堡店高雅,一家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未必比一家生產咸菜的廠家的優(yōu)越,或者換句話說,一個從事投資銀行業(yè)務的職業(yè)經理未必比一家經營桑拿按摩的老板更有前途。
什么是知識,就是人類古往今來積累的人文和自然的經驗規(guī)律和成就。我們很多人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像西方那樣更好“我為人人服務,我為社會服務”,而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以為“書中自有言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狀元郎獲七品縣令,封妻蔭子,一呼諾而百呼應 ,渴望“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旦成名天下知”。殊不知百無一用是書生,時代變啦,博主以前有位秘書,家里父母都是工人,節(jié)衣縮食供其讀書,讀了了二表本科,那可真是讀出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抱怨上班八個小時還要坐著,打個文件不能太長,太長則腰酸腿疼,私人生活更是極其失敗,誰娶這樣的小姐做媳婦,哪就相當于娶個祖宗,這樣的小姐就是讀研、讀博亦形同廢人。現(xiàn)凡人幾把高考和科舉等同起來,尤其是北方一些欠發(fā)達的省份把高考妖魔化,高等教育自市場化運作以來,各地高校以銀行為后臺支柱,以利潤為導向,開閘放水拼命招生,部份畢業(yè)生就像各個高校流水線生產的殘次品一樣,擁進社會,給企業(yè)的HR帶來無盡煩惱。
其實“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并不見得只有從事科技才是成功唯一之路,房地產行業(yè)、高速公路行業(yè)等傳統(tǒng)行業(yè)照樣是帶動經濟的龍頭老大,門口沒有送牛奶的,公司外沒有賣包子的你同樣感到不舒服。
越本質的東西就越簡單,越本質的東西越摧人進步,越是故弄玄虛就越沒弄明白。人的一生要經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社會教育最為人生事業(yè)成功的關鍵。學習上我最喜歡能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深奧復雜的理論講得深入淺出的人,就像最先進的手機操作界面最人性化、最友好一樣。我不怕員工腦袋空,就怕員工腦袋進水。其實有些知識是有害的,像什么女子三重四德,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極端利己主義,以及某些可以讓人跳樓自殺的歪理邪說等等不一而足。開卷未必有益,人要中庸的接受知識。偏面的知識灌輸接受以后,人變得或者沖動或懷疑一切,或生吞活剝,或以偏概全,從而影響判斷是非的標準,誤入岐途,走火入魔。
做為總經理,對于焦慮煩燥或又悲觀失望一厥不振的員工,管理上有時就是要狠敲木魚,“要不就是你換思想,要不我換人”,當我對年青員工經歷希望、失望乃至絕望三個過程時。我就知是哪些‘有志者事竟成’類偏激的格言警句害了他。從我們接受的教育案例來看,我們每天接觸的那些時尚傳媒,口口相傳的故事,都是比爾蓋茨的大學退學創(chuàng)立微軟的神話,宣揚白手想家的史玉柱腦白金英雄傳奇等等,人一旦覺得自己念過幾天書,就覺得自己是知識分子陽春白雪,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就不樂意從小事做起,不樂意從事體力勞動,只想迅速擺脫一窮二白的面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點沒接受,美國式特立獨行的個人奮斗又被歪曲華而不實,工作中自負偏激,聽不盡任何建議,一旦遇到挫折又痛哭流泣,寢食不安,甚至自殺。這都是亂讀書惹的禍
讀書不等于成功。成功者所從事的工作是絕大多數(shù)人所不愿去做的,生活中的失敗者就是那些想賺大錢,想穿金戴玉,想和富有的人一樣到觀光區(qū)去度假,想擁有權力,想當上飯來張口的隱士,卻可以不付諸實際行動的人。成功者和失敗者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有沒有毅力和對人性文化的理解,而不在于知識的多少。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文化的影響,能力、天賦、知識、教育都比不上文化??拷栀J、吸引投資、特殊的政府關系發(fā)家會很快,但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那樣,不是我們,我們多數(shù)人只能像農民這樣,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甚至要先學會,只耕耘,不收獲。這就是耕耘文化。
中國實際上是個非常講究長幼有序、父慈子孝的文化傳統(tǒng)國家,文化大革命掃除了一切牛鬼蛇神,但運動永遠也不會消除中國文化基因,于丹的一部論語解讀紅遍大江南北就是證明。何為中庸?不偏為中,不變?yōu)橛?,瑞典人評價清朝科舉孝廉制度說‘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官選拔制度’。尊崇文化,比學習知識更重要,沒有文化導向的偏激知識,荼毒無窮,人有時無知者無畏,更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來!魯迅先生講一條清轍的小溪要好過爛泥塘,“知識越多越反動”,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張口全球經濟一體化,閉口資本運作的“多|”知識分子企業(yè)不要也罷!